创新实训体系赋能油气行业技能提升:从虚拟仿真到实景实操

日期:2025-10-13
字号

在油气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的当下,传统实训模式因受限于场地、成本、安全等因素,已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油气开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发展瓶颈,它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核心,构建出高度还原油气开采全流程的虚拟场景,与油气装备 AR 培训、压裂作业实训室油田技能实训形成互补联动的现代化实训体系,为油气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全新活力。

油气开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借助三维建模、虚拟现实(VR)、大数据等技术,将油气田开发从勘探、钻井、采油到集输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重构。学员无需深入实际油田现场,就能在虚拟环境中 “亲历”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开采作业 —— 无论是模拟高压深井的钻井操作,还是应对油气泄漏等突发故障,虚拟场景都能精准还原真实作业中的参数变化、设备运行状态和风险点。这种实训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实训中 “高风险、高成本、难重复” 的痛点,还能通过数据实时反馈和智能评分系统,帮助学员快速发现操作漏洞,反复打磨技能。例如,在模拟页岩气水平井开采时,学员可通过虚拟操作台调整钻井角度、控制泥浆排量,系统会同步显示井底压力、岩屑返出量等关键数据,让抽象的开采原理变得直观可感,极大提升了实训的针对性和效率。

与虚拟仿真相辅相成的油气装备 AR 培训,则将数字技术与实体装备深度融合,实现了 “虚实叠加” 的沉浸式教学体验。在传统装备培训中,学员往往只能通过图纸或静态模型了解设备结构,难以掌握内部复杂的工作原理和拆装流程。而 AR 技术通过在实体装备上叠加虚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动作指引动画和参数标注,让学员在接触真实设备的同时,清晰看到设备内部的零部件连接方式、工作时的运动轨迹以及故障排查的关键步骤。比如在油气输送泵的培训中,学员佩戴 AR 眼镜后,不仅能看到泵体的外部结构,还能通过手势交互 “拆解” 泵体,直观观察叶轮、轴承等内部部件的装配关系,同时系统会同步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和维护要点。这种 “边看边学、边做边练” 的模式,有效缩短了学员对复杂装备的认知周期,显著提升了实操能力。

作为油气开采关键环节的实训载体,压裂作业实训室聚焦于压裂施工的全流程实操训练,为学员搭建了与现场作业高度一致的实训平台。实训室配备了真实的压裂泵组、井口装置、管汇系统以及压裂液配制设备,同时引入了模拟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压裂作业场景,如页岩气储层的大规模体积压裂、致密油储层的分层压裂等。在实训过程中,学员需按照实际作业规范,完成压裂设备的安装调试、压裂液的配比与输送、井口压力的监测与调控以及压裂后的数据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操作。此外,实训室还设置了应急处置模块,模拟压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井口刺漏、泵组故障、管线堵塞等突发情况,让学员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练习应急处理流程,提升风险应对能力。通过在压裂作业实训室的系统训练,学员能够熟悉压裂作业的核心技术要点,掌握设备操作技巧和安全规范,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从虚拟仿真到实景实操,从单项技能到综合能力,油田技能实训始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油气开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油气装备 AR 培训、压裂作业实训室等资源,构建了覆盖油气开采全产业链的技能培养体系。除了压裂作业,油田技能实训还涵盖了钻井作业、采油生产、油气集输、设备维护等多个领域的实训内容,通过 “理论学习 + 虚拟演练 + 实景实操 + 综合考核” 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例如,在钻井作业实训中,学员先通过油气开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模拟钻井过程中的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性能调整等操作,熟悉关键技术参数;再借助 AR 技术了解钻井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在实景钻井实训场地操作真实的钻井设备,完成井口安装、钻具连接、起下钻等实操训练,并通过综合考核检验学习成果。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训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还能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安全意识,满足油气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油气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以油气开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核心,融合油气装备 AR 培训、压裂作业实训室和油田技能实训的现代化实训体系,正成为推动油气行业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一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传统实训的局限,实现了实训过程的安全化、高效化、精准化,不仅为油气企业输送了大量具备扎实技能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才,也为油气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油气行业的实训体系还将进一步完善,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力油气行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