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工厂EPC 总承包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协作

日期:2025-09-05
字号

孪生工厂EPC 总承包项目的复杂性,对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团队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捷瑞数字深知 “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构建 “分层培养、跨专业融合” 的人才体系,以及 “高效沟通、敏捷协同” 的团队协作机制,打造了一支兼具工程管理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素养的专业团队,为项目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捷瑞数字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设计了 “基础 - 进阶 - 专家” 三级培训体系,实现人才的阶梯式成长。对于新入职员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 “启航计划” 培训,课程涵盖EPC 项目流程、数字孪生技术基础、行业规范等核心内容。培训采用 “理论 + 实践” 的模式:上午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孪生工厂设计规范》《EPC 项目合同管理》等理论知识,下午在模拟项目实验室进行实操训练,使用 J3D 数字孪生引擎搭建简单的车间模型,或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制定小型施工计划。在 2023 年新员工培训中,30 余名新员工通过该计划,快速掌握了项目基础技能,入职后仅 1 个月就能独立参与项目辅助工作。对于有 1-3 年经验的员工,实施 “精进计划”,通过内部轮岗、外部研修、项目实战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公司每年选派 20 余名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数字孪生技术研讨会,如中国数字孪生产业论坛等,学习前沿技术;同时安排员工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部门轮岗,了解项目全流程。在某大型装备制造孪生工厂项目筹备期间,选派 5 名技术骨干参加国外数字孪生技术培训,学习模型轻量化与实时渲染技术,这些员工回国后将所学应用于项目,优化了数字孪生模型的存储格式,使模型文件大小减少了 40%,加载速度提升了 3 倍,模型精度仍保持在 99% 以上。对于工作 5 年以上的核心员工,启动 “领航计划”,培养成为行业专家:赋予其牵头重大项目的机会,如担任千万元级孪生工厂EPC 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同时支持员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目前已有 8 名员工参与《数字孪生工厂建设指南》《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规范》等 10 余项行业标准的编写,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话语权。

跨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应对孪生工厂EPC 项目多领域协同需求的关键。捷瑞数字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通过 “跨专业项目实践 + 专项培训” 的方式,培养 “一专多能” 的复合型人才。公司定期组织跨专业培训课程,如为建筑专业员工开设《工业自动化设备原理》课程,为信息技术专业员工开设《钢结构施工技术》课程,帮助员工了解其他领域的核心知识。在项目实践中,安排不同专业的员工组成协同小组,共同解决项目难题。在某智能仓储孪生工厂项目中,建筑专业的工程师小李与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师小王组成小组,负责仓储货架与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协同设计。小李通过参与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掌握了设备的承重要求与运行空间需求,在后续货架设计中,优化了货架的间距与承重参数,使货架与分拣设备的匹配度提升了 25%;小王则通过学习建筑结构知识,调整了设备的安装位置,避免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影响。这种跨专业协作不仅提升了项目质量,还培养了一批既懂工程建设、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公司此类人才占比已达 3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是确保项目各环节无缝衔接的重要保障。捷瑞数字建立了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沟通体系:线上依托自主研发的 “伏锂码云平台”,整合设计图纸共享、进度更新、问题反馈等功能,项目团队成员可随时查看最新的设计方案、施工进度,提出意见建议。在某医药生产孪生工厂项目中,设计团队在平台上上传车间布局优化方案后,施工团队在 1 小时内就提出了 “部分设备安装空间不足” 的修改意见,设计团队当天完成调整,避免了后期施工返工。线下每周召开项目例会,设计、施工、采购、运维等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同步项目进展,解决协同难题。此外,公司还引入敏捷项目管理理念,将项目划分为多个为期 2-4 周的 “迭代周期”,每个周期设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在某新能源电池生产孪生工厂建设中,项目被划分为 “场地平整与基础施工”“设备采购与安装”“数字孪生系统部署” 等 8 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团队召开复盘会,总结经验教训,调整下一周期的工作计划。通过敏捷管理,解决了设计与施工衔接不畅、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不同步等问题,项目整体工期缩短了 12%,且各环节的质量验收合格率达 100%。为激发团队协作积极性,公司还建立了 “协同绩效奖励机制”,将团队协作效果纳入绩效考核,对在跨部门协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小组给予奖金、荣誉表彰等奖励,营造了 “分工不分家、协同促高效” 的团队氛围。

意见反馈